• 首页
  • 要闻
  • 社会
  • 环保
  • 能源
  • 科技
  • 侨联
  • 信用
  • 品牌
  • 法制
  • 三秦经济
  • 重点工程
  • 大美秦岭
  • 一带一路
  • 红色旅游
  • 乡村振兴
  • 智慧城市
logo 法制
  • 中宏网首页 >
  • 法制 >
  • 正文

破解办证“难繁慢”解决群众“急愁盼”

各地公共法律服务亮点纷呈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2022-01-17 10:31:38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好,这里是天津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请问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咨询?”在天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48热线接听工作室内,多名值班律师不间断地为来电市民提供法律服务。这是全国各地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法律援助进一步温暖困难群众心田、公证行业便民利企创新举措相继推出……回首2021年,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服务大局中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跑出了便民利企“加速度”。

  全方位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我应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法律服务,这是我到边疆从事志愿律师工作的出发点。”天津益清(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祎说。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边疆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虽然我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但在祖国边疆地区,律师资源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为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司法部持续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连续13年选派1200多名律师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志愿提供法律服务。组建“援藏律师服务团”,选派律师志愿服务西藏无律师县。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让法治之光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近日,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

  实现农民工欠薪问题“一网通办”,持续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地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依托司法所、群团组织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万余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89万余件,提供法律咨询6540万余人次,受援人达1376万余人次。

  此外,司法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到乡村、进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以法治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通知,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当前,“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不断推进,20万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活跃在全国64万多个乡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有效解决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

  2021年11月初,海南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值班律师轮训正式启动,用一个月时间对值班律师进行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热线运行水平,让每一通电话充满温暖。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快速发展、深度融合,服务的公益性、普惠性、便捷度不断提升。中国法律服务网、各省级法律服务网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共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7万个,每年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1800多万件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座席近2000个。

  公共法律服务日趋便捷,如今,群众只需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就能随时随地获得免费的法律服务。

  据统计,中国法律服务网自2018年上线运行以来,已累计访问14亿人次,法律咨询3900多万人次,在线办事790多万件,成为老百姓身边免费的“法律顾问”。

  此外,各地都在“出实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依法治理。

  青海省司法厅强化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确定了五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清单,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让公共法律服务切实走到群众身边。

  辽宁省本级司法行政公共法律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百姓只需要走进“一扇门”就可享受及时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甘肃省司法厅推进公证业务远程办理,惠及“老少边穷”地区民众……

  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利企

  “自从公证处进了我们园区,公司公证事务办理效率比过去高多了。了解企业诉求后,还能提供定制化上门服务,让我们很感动。”湖北国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风控总监邹汉琴感慨道。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以前,该公司为企业融资进行担保时,常需办理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来回十几公里,跑一趟十分麻烦。现在,武汉市尚信公证处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推出一系列方便企业的公证套餐,专班服务、上门办理、网上办理,为企业省时省力。

  截至目前,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采取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方式,进驻各类开发园区189个,实现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全覆盖,全省5244名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等公共法律服务团成员,累计服务园区企业6270家。

  优化公证服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2021年5月,司法部出台《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2021年年底,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得到普遍落实,将公证业务执业区域分类推进放宽至省一级,公证办理“难繁慢”的局面明显改观。

  2021年以来,为期8个月的公证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治理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饬行风行纪,弘扬行业新风正气。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理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3000多项。常态化开展“万企联万会”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陕西司法厅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1314家企业设立法律顾问,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3450件。

  山东聚焦聚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在减证便民、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监督等方面抓创新、抓探索、抓落实,全省共适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事项168.9万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2021年,公共法律服务成效凸显,一项项创新举措亮点纷呈,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法律援助工作

  司法部持续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连续13年选派1200多名律师到中西部贫困地区志愿提供法律服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依托司法所、群团组织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万余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89万余件,提供法律咨询6540万余人次,受援人达1376万余人次。

  村居法律顾问

  当前,“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不断推进,20万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活跃在全国64万多个乡村、社区,基本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三大平台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共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7万个,每年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1800多万件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座席近2000个;中国法律服务网自2018年上线运行以来,已累计访问14亿人次,法律咨询3900多万人次,在线办事790多万件,成为老百姓身边免费的“法律顾问”。(记者 张晨)

编辑:毕玮
审核:周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最高扶持1000万元! 陕西省特色专业园区开始申报
  •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募)14231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1

Copyright © 1998-201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