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陕西12月24日电(记者 秦选红) 12月24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温志刚围绕“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温志刚介绍,今年以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抓项目、夯基础、强实体,以招商引资落地率、前期手续办结率、储备项目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竣工投产达效率“五率”为抓手,用好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投资项目结构提质、总量提升、储备提档、转化提速、机制提优上集成发力。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增速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5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今年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主要突出‘深化’,可以用六个‘更加’来总结概括。”温志刚表示。
大抓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导向更加鲜明。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和“动力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始终坚持率先垂范,元月第1个工作日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部署深化“三个年”活动和招商引资工作,32位省级领导联系包抓重大项目,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开展经贸合作,省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和安排高质量项目建设阶段性工作,省政府每月调度工作进展。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县进一步深化服务保障举措,在项目审批帮办、提前介入服务、融资对接帮助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全心全意招项目、谋项目、干项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抓高质量项目的鲜明导向。
项目“四个一批”管理机制运行更加高效。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项目“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将招商引资、新增产能项目纳入管理范畴,加强项目建设偏离度监测,及时发现、主动化解项目建设中的各类困难问题。截至11月底,全省“四个一批”在库管理项目达到了1863个,总投资5.14万亿元,89场“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招商活动签约的2154个项目、总投资8413亿元全部纳入管理前端,逐个推进落地入库,468个新增产能项目在投产项目中重点标记,推动早日达产达效。
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政策举措更加给力。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印发16个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下达3.93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下达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贴息资金8783万元,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产业项目。顶格落实中央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争取用于项目建设方面的政策性资金1460亿元,开展“上门走访、服务纾困”等系列活动,加快“两重”项目建设和“两新”政策实施,推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1-11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1.9%、制造业投资增长10.4%、批发零售业投资增长34.3%、住宿餐饮业投资增长6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本投资增长7.4%、民间投资增长6.2%,社会投资活力持续增强。
年度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更加显著。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等高铁项目及府谷、定边、宝鸡等支线机场加快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开工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大坝浇筑超过770米,引汉济渭二期主配水工程主体完工。总投资1760亿元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山阳、佛坪等抽蓄电站相继建设,陕电送皖、陕北至关中第三输电通道开工建设,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空天动力、含能材料等5个实验室布局建设。截至11月底,60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78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8%,用地、环评手续保障率分别达96.7%、94.5%,重点监测指标全部高于序时进度。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黄河流域114座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6条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标准。西安地铁8号线、兵马俑专用线和曲江至太乙宫高速改扩建、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相继完工,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对外开放,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主体封顶,预计春节前向群众部分开放。128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期投入使用,251所普通高中新建、改扩建校舍73.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34万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开工。全省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县(区)11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4.7万户。开展“数智三秦 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全省5G基站突破12万个。今年下半年因暴雨洪涝灾害受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预计年底前全部开工重建。
项目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保障更加高效。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全省所有开发区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3.2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开发区98.9%的工业用地采用“标准地”模式供应。环境影响性评价全面实行台账化管理,推行提前介入服务、不见面审批,省级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间压缩70%以上。试点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审批改革。举办高质量项目“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11场,向金融机构推送2000余个企业和项目开展融资对接,截至10月底,全省银行机构向600个省级重点项目投放当年贷款9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125亿元。指导项目单位用好PPP新机制,2个项目实施方案已经批复。全省纳入盘活存量资产台账项目达89亿元。
温志刚表示,下一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高质量项目建设,着力提高投资效益,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一是在项目谋划上“下硬功”,做好明年和“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落实好“两重”“两新”、专项债券扩大投向领域等增量和存量政策,培育更多国家所需、陕西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的高质量项目,努力做到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二是在服务保障上“用足劲”,强化投行思维,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链条做好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实施、项目保障,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提升要素精准保障水平,促进项目快速转化、及时开工、早日建成,切实以大抓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固本蓄势。三是在改革创新上“出实招”,扩大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审批改革试点区域,积极推广REITs、PPP等新投融资模式、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机制渠道,加快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在机制运行上“求实效”,不断提升项目“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机制常态化高效运行,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主动靠前解难纠偏,为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