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陕西12月24日电 回望意义非凡的2024,正向着“内陆型临空型自贸区典范”大步迈进的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诞生了一系列高光时刻,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招商、推进特色项目、做强服贸产业,实现推进有速度、改革有力度、创新有热度、服务有温度、研究有高度的全新格局。今天让我们来感受空港新城自贸的“度”。
自贸推进速度
2024年,空港新城功能区培育形成创新案例12项,累计形成创新案例77项,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3项国家部委认可、7项全省复制推广、3项全省最佳。在2024年形成的案例中,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次性告知”、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新模式等4项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航空物流机坪无人驾驶技术应用”“航空物流无人叉车应用与分析”入选民航局《智慧物流发展典型实践案例》,“智能建造赋能智慧机场建设”“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数据分析平台(二期)”评选为2023年陕西科技创新优秀案例,“创新研发生物基材料探索生态环境高效治理新模式”入选全国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空港新城功能区打造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空港模式”,在“放管服”改革、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开放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探索内陆自贸区建设的特色道路。
自贸改革力度
2024年空港新城功能区贯彻落实提升战略行动方案,在多个方面改革突破。在枢纽建设方面,陆续开通西安至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布达佩斯、烈日3条国际货运航线,并与法国邮政DPD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中国西部空运转运(分拨)中心。联合浐灞国际港完成今年首单多式联运业务,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5吨的货物,从石家庄经榆林空运抵达西安机场,随后通过长安号发往乌兹别克斯坦,实现今年首单“空铁联运”业务。
在营商环境方面,揭牌“西咸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空港片区)”,与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建立合作,主动对接监管部门在空港新城功能区设立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评审批试点。同时,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扩大RCEP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推出“进出口贸易一件事一次办”窗口。空港新城功能区,促开放、提便利、优营商、强联动,不断发力改革,探索开放新路径,在为陕西构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贸创新热度
空港新城功能区依靠枢纽建设、改革创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力量”。中国(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金融服务新模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打造支付服务“新窗口”,西安成为全国第二个建立境外来宾服务中心的城市。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跨境电商商品直接运送到西安临潼奥莱王府井全球购体验店进行保税展示,消费者在门店的保税展示区域线下体验和购买,完成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新业务。空港新城功能区联合机场海关,完成全省首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电子支付,陕西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缴纳业务进入电子支付新时代。发挥“自贸+综保”双区政策优势,采用“保税融资租赁”新模式将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型设备出口至国外。落地全省首单“保税+融资租赁”出口业务。
自贸服务温度
空港新城功能区联合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人流、物流服务方面,不断深化智慧海关模式,打造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在客运方面,推进“智慧旅检”迭代升级,强化先期机检和智能远程判图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施旅客通关分类监管、海关监管信息化、旅客通关无感化。在货运方面,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区内直转,对区内实施分类监管的非保税货物申报转为保税仓储货物的,或保税仓储货物办结海关手续后申请以分类监管方式继续在区内存储的,允许完成报关手续后,直接核增核减海关账册,不要求实货进出卡口。
今后,空港新城功能区将抓紧自贸区建设这个“一号工程”,开放走在最前列,勇当开放“旗帜”;抓牢双链融合和项目招引这个“一号任务”,产业发展走在最前列,勇当创新“标杆”;抓好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这个“一号使命”,思想解放走在最前列,勇当改革“样本”,增强自贸区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推动空港新城功能区的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和经济运行部 杨浩)